中国足球(北方)训练基地落户大连******
新华社大连1月10日电(记者蔡拥军、张博群)中国足球(北方)训练基地揭牌仪式10日在大连足球青训基地举行。这标志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关于“新建2个国家足球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不同季节的比赛和训练需要”的部署已得到落实。
图为大连足球青训基地。
此前,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授牌仪式已于2022年6月26日在海口观澜湖国际足球训练基地举行。南北两个基地遥相呼应,可满足各级国字号球队不同季节的比赛和训练需要。
该基地由大连足球青训基地和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两处组成,共有近50块比赛训练场地,并配备住宿、餐饮、健身、康复、教学、会议等配套设施,可同时满足近1500人开展全年度、全季节、白昼夜间的驻训比赛需求。
图为大连足球青训基地。
2017年,大连市正式启动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于2018年完工。2019年,大连市又启动大连足球青训基地建设,并于当年完工投入使用。近年来,两所基地接连承办了中超、中甲、中乙、中冠、女甲、足协杯、青少年等各级赛事以及中国足协各类训练营、培训班、会议等,还承担了多支国字号球队、中国足球协会与大连市政府共建青少年男女足国家队以及中超、中甲等球队的驻训保障任务。
图为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中国足球协会与大连市政府同日签署了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大连)共建协议。该基地是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基础上,立足东北大区的大连、华中大区的武汉、华东大区的上海、华南大区的深圳建立4个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依托苏州建立一个女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通过全国男女足4+1布局,完善区级广泛选材、市级综合提升、大区重点培养的国家足球精英人才成长体系,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
图为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根据协议,中国足球协会与大连市政府将携手共建男子U10-U15六级精英梯队,并适时发展女足精英梯队建设,以此完善足球重点城市精英人才体系,为国家培养足球精英后备人才。这将加快促进大连足球青训水平提升,带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不断涌现,为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图片来源:大连足球青训基地、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题:惠民生、谋创新、促开放——解读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新华社记者申铖
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每逢年末,我国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进行调整。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9日对外发布公告,明确了2023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接受新华社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整降低了部分医疗产品、消费品、资源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多种商品进口关税,将进一步满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关税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联结点的作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惠民生:调整部分医疗产品、消费品关税 更好满足百姓需求
聚焦民生关切运用关税杠杆,就能“撬动”更多好产品、好商品进入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满足百姓需求。
根据公告,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记者查阅公告附表发现,为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国将对部分抗癌药原料、镇癌痛药品、抗新冠病毒药物原料等实施零关税,并将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产品进口关税。
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取消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抗癌药、罕见病药原料药以及部分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碱类药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颅内取栓支架、人造关节等医疗器材的进口关税。
“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药品和医疗器材,我国持续调整进口关税,有助于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更好实现‘病有所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宇宁说。
近年来,中国大市场的巨大潜力持续释放,百姓对“全球好货”的需求不断增长。
此次发布的公告明确,2023年我国将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
“通俗地讲,就是让大家买得更方便、更便宜。”在高宇宁看来,降低这些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响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有助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联通。
谋创新:多项关税调整推动创新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是此次关税调整的一大亮点。根据公告,2023年我国将降低铌酸锂、燃料电池所用的氧化铱、风力发电机所用的滚子轴承等商品进口关税。
据了解,铌酸锂是半导体生产材料,燃料电池所用的氧化铱是汽车行业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风力发电机所用的滚子轴承则是风电行业所需的零部件。
高宇宁表示,对这些重要的原材料、中间品及零部件降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公告明确,2023年我国还将对钾肥、未锻轧钴实施零关税,并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主任张学彪看来,这些调整能够加强我国资源供应能力,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支持企业更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此外,2023年7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2016年我国首次对《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产品实施降税,至今已实施了七步降税。在业内人士看来,按照《信息技术协定》降低税率,可促进相关商品进口,有利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国内相关行业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全球高新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助力。
促开放:调整有关协定税率 推动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其中的部署之一。
此次发布的公告明确,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2023年将对19个协定项下、原产于29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
“这29个国家和地区,约覆盖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一半。可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点赞’的朋友也越来越多。”高宇宁说。
其中,根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关规定以及协定对印度尼西亚生效情况,自2023年1月2日起,我国将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RCEP协定税率。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建设将迈出新步伐。
此外,2023年将继续对44个与我国建交并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支持和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
总体来看,调整有关协定税率等安排,将推动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更好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践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