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迪士尼乐园
三年来,香港有了很多发展和变化,作为旅游景点的代表香港迪士尼也带来了全新面貌。
据介绍,香港迪士尼的白天游玩路线有了全新的变化,夜间游玩路线也在不断丰富升级。香港迪士尼的地标“奇妙梦想城堡”如今已焕然一新,在这里旅客不仅可以欣赏“迪士尼寻梦奇缘”户外音乐派对,也可观看2022年才推出的“迪士尼星梦光影之旅”的烟火表演。另外,在香港迪士尼也可以与“女明星”玲娜贝儿互动,全新主题商品、多款小食甜点美食、玲娜贝儿酒店主题房等供旅客“打卡”体验。
2023年新春期间(1月13日至2月12日),香港迪士尼还讲举行“福兔临门奇妙年年”新春庆祝活动,欢迎所有游客一起来香港迪士尼过年。自1月1日起至1月21日(除夕),香港迪士尼每周周二、周四不开放,自10:30营业至晚上19:30;1月22日(春节)至1月24日(大年初三)每天自10:30营业至晚上19:00。游客在购票、入园前需要注意当日的营业时间和注意事项。
为了让旅客安心出行,香港迪士尼还会继续参考相关部门最新指引实施一系列措施及程序,其中要求除在餐饮处所内于餐桌饮食及在乐园的室外范围饮食时,所有旅客在乐园游玩时均须一直佩戴口罩,度假区多处包括乐园入口及游乐设施出口、商店及餐厅均增设免洗消毒洗手液机等。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随着利好政策的逐一宣布,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7日赴香港机票预订量环比2022年11月26日-12月7日增长达3倍以上。其中,内地飞往香港的机票预订量环比增长达3.8倍,热门出发地为成都、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宜宾学院:融入区域发展 提升应用人才“含金量”****** 中新网宜宾12月23日电 (单鹏 杨予頔 吴平华)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创新发展的“心脏”。在这里,吴世雄与科研人员一道,对新研发的电池产品进行电性能测试。半年前,吴世雄从宜宾学院毕业,如今他已是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电池检测部热分析员。 ![]() “2018年刚进入大学时,我对自己的就业规划比较迷茫。学校积极为我们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就业培训。经过这些活动,我慢慢找到发展方向。”据吴世雄介绍,2021年他与另外7位同学参加了宜宾学院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开展的一项产教融合活动,后来获得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半年培训的机会,系统学习了动力电池生产、检测、使用、回收等环节的实验操作,“新能源是当下比较火的就业方向,未来我会踏实地学习动力电池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专业技能。”吴世雄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稳就业”“保就业”任务艰巨。宜宾学院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场景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今年8月31日,宜宾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3.02%,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6.67%。 作为一所应用型综合大学,宜宾学院多年来为宜宾各领域发展输送大量人才。“宜宾学院每年毕业生中约20%留在宜宾本地就业,这一比例对地级城市高校而言是比较高的。”宜宾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高发说,近年来,随着宜宾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宜宾学院主动适应产业变革,“我们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包括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科研平台、产教融合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地方产业发展,通过见习、实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宜宾学院的学科专业调整。” 据夏高发介绍,为提高就业质量,宜宾学院重点加强就业课程、产教融合、科研平台、赛事活动、招聘宣讲“五个阵地”建设。譬如,在就业课程方面,学校面向所有大一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课,利用生涯规划工具观察其职业倾向,并通过“嘉年华”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入校开展讲座,结合专业讲解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让学生在低年级就产生对就业的认知,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提高技能。 此外,宜宾学院还根据学生的情况、需求等条件,精准设立帮扶台账,对接当地相关部门协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自今年9月以来,宜宾学院全面启动了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并持续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近300场次,还会同属地政府开展就业师资培训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 宜宾学院2023届应届毕业生黄小莉一年前就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咨询公司,主要针对校内项目团队提供项目咨询、专家指导、技术服务等服务。如今,黄小莉公司的营业流水已达20万元,她也是校内的创新创业带头人。“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SYB创业培训,这项培训拉近了我和创业之间的距离,让我有信心、有胆量去尝试挑战自己。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黄小莉说。 宜宾学院党委书记蔡乐才表示,宜宾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优化、培养过程管理、培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构建“学校-学部(院)-专业-课程”“四位一体”创新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实行课程应用性、创新性改造,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建设“多元协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行一二课堂联动,实施“平台+导师+团队+项目+训练+活动+竞赛”协同培养应用实践能力,推动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蔡乐才指出,下一步宜宾学院将加强本科专业“集群化”建设,继续深化校地(企)合作,实施“核心+”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对接产业能力;推进质量监控“标准化”,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完善内部“质量标准”,建立“特色办学质量标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