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当代青年的斗争精神******
作者:樊小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代青年重任在肩。高校要深入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年激发斗争精神,明确斗争方向,增强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斗争方向。一百多年来,一代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崇高理想信念犹如明灯,指引广大青年攻坚克难、坚定前行。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向青年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青年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青年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是敢于斗争的大方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
汲取精神滋养,增强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青年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无所畏惧、攻坚克难的昂扬斗争精神。我们党的奋斗历史,中国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奋勇争先的光荣历程,是当代青年增强斗争意志的最好教科书和营养剂。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既梳理清楚历史脉络又抓住生动鲜活细节,既讲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又讲当前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把典型事件、人物、精神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动素材,为青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精神滋养和思想支撑。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我们通过不懈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要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从而坚定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
砥砺奋斗行动,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梦想,必须勇于奋斗。广大青年要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洪流中,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不断提高斗争本领,用青春和汗水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更多贡献。引导青年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向下扎根”,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实践锻炼中提高攻坚克难的本领、创新创造的本领、化解矛盾风险的本领,把发扬斗争精神体现在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在向着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接力跑中跑出属于这一代青年的好成绩。
着眼战略全局 提振发展信心——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非常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信心放在战略全局的出发点、经济工作的切入点,直面经济领域重大热点问题,如增加收入扩大消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作出明确回应和具体部署,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也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发挥了“定心丸”作用。
今年以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疫情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处于艰难时刻。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计改善预期,着力夯实信心根基。通过顶层设计释放积极政策信号,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提供尽可能多的确定性,使广大市场主体更好规划行动路线,以市场活力的强劲复苏、内需潜力的强大释放,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最澎湃的动力、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纲举目张”透出的深意所在。
信心,源自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科学判断。历经新时代以来的10年奋斗,我国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2021年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1,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制造业攀上新高度……对这样体量壮观的经济巨轮,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都将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无论外部如何“千磨万击”,都不会改变既定的目标和航程。
信心,源自稳中求进、全力拼经济的上下一心。为了“把失去的三年抢回来”,近日,多地政府牵头组团、出国“抢单”的消息冲上热搜,激发了全社会复工复产的热情和信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越是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较大的时期,越是需要实打实的政策支持,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服务精神。不少企业的“抢单”成绩,也为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以稳应变、以进固稳,上下一心、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必将汇聚起最强劲的发展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历史地看,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次次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也证明危机之中确实蕴含新的重大机遇。坚定信心、因势利导,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是一条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是历史交予我们的重大考验。时势在我!抛却疫情的阴霾,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大有作为,我们将继续创造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经济日报评论员)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